首页
学校要闻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我校举办《形势与政策》集体备课活动

发布日期:2020-06-07  点击量:

图片1

为落实《自治区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中“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高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讲授2个课时思政课”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6月6日在5-115教室举办了2020年上半年《形势与政策》集体备课活动,校党委书记朱印岗,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阿布都热西提·努尔登,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肖克拉提·米尔扎、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程力,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全新,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游海丽,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斌和各学院党总支书记、辅导员代表28人在现场参加了集体备课活动,各学院其余任课教师45人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参加了集体备课。

图片3

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郜世奇教授以《迈向“中国之治”新境界》为题开展了教学示范,要求在教学重点、难点方面,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探索历程,讲清楚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讲清楚我们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为何最有理由自信。郜世奇教授以2019年9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使用为案例进行了问题导入,以期引发学生的思考: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源自何处?为什么西方出现了混乱停滞,而中国实现了稳定发展?要求结合新疆和学校疫情防控成效、新疆复工复产复学举措以及疫情防控中美对比,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图片2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柯以《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为题进行了教学示范,从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考试安排三个方面介绍了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具体安排,从脱贫攻坚进展符合预期、扶贫脱贫的中国方案、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等三个方面阐明了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要求在教学中融入学校近年来在和田地区墨玉县奎牙镇巴什阿其玛村、哈鲁村、萨亚特村等三个村开展精准施策脱贫攻坚的典型案例,通过历史回溯、现实分析、中外比较,让学生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义重大,深入了解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深厚人民情怀,充分认识扶贫脱贫所彰显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哲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后表示,郜世奇教授和杨柯院长强调的问题导入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符合高职院校学情,结合近而亲的案例把枯燥的理论讲得深入人心。这是一场“色、香、味”俱全的思政课堂,是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

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共设有16学时,其中通过思政课教辅系统“学习通”线上观看网络视频讲座8学时,线下课堂讲授8学时,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知识》《感恩伟大祖国,树牢“四个意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迈向“中国之治”新境界》《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等4个专题(每专题2学时),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组织开课、负责确定教学专题、制定统一教案和PPT,并组织集体备课、培训任课教师,规范教学要求,由各学院具体做好线下教学、成绩报送工作。校党委书记、校长至少讲授4个课时,校党委常委班子其他成员至少讲授2个课时;各学院辅导员、班主任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课程成绩计算办法:课堂教学考勤、听课笔记和心得体会等平时成绩占30%;线上教学观看视频及完成作业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50%。此前,第1专题、第2专题通过“开学第一课”方式组织了教学,分别在4月29日、5月1日由各学院辅导员、班主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完成教学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4月25日、28日分别组织任课教师开展了集体备课。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小娟、杨柯 编辑:徐长伟 审核:周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