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要闻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巧手匠心传薪火 民族团结谱新篇——我校智慧交通学院和智能制造学院联合举办非遗手工联谊活动

发布日期:2025-03-18  点击量:

 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丰富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3月1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盛宴在我校智慧交通学院和智能制造学院热烈展开,60多名教职工以指尖传承为纽带,让传统技艺焕发出时代光彩。

 活动现场,新疆薪火非遗工作室李洁老师带来沉浸式文化课堂。从扎染的天然成色到珐琅的金属延展,从竹编的经纬交错到烧箔的流光溢彩,非遗技艺的千年智慧在讲演中流淌。教职工们手持竹篾、银箔等传统材料,在专业指导下开启"非遗盲盒"体验,扎染布偶憨态可掬,蓝白相间的纹样藏着草木的呼吸;掐丝珐琅方灯流光溢彩,金属丝线勾勒出民族交融的图腾;竹编画层叠有序,经纬之间编织团结进步的锦绣;烧箔团扇古韵悠长,金银箔片在火焰中涅槃成永恒的艺术,每一道工序都成为触摸中华文脉的独特密码。

 “当竹篾在指尖穿梭时,我读懂了‘工匠精神’的温度。”参与制作的王老师感慨。这场跨越年龄、学科的文化对话,不仅让教职工在方寸之间感受“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传统智慧,更在协作中深化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情感认同。

 非遗是看得见的文化基因库,通过手作体验让文化认同具象化,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一件件承载集体智慧的手工艺品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更是民族团结的生动注脚。

 (供稿/供图:赵圆圆/黄保红  初审:王巧巧  复审:刘月华  终审:周全新  责编:朱隆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