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私有财产
异化劳动
共产主义
摘要: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私有财产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它既是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进行批判的一个关键,同样也是他证明社会主义必然存在的一个关键所在。马克思起初以为,私有财产只是一个法律与政治的范畴。私有财产概念伴随着讨论政治批判与社会历史,其社会史学和政治经济学内涵逐渐显示出来。这一概念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话语传承,既受到蒲鲁东、恩格斯等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的影响,也受到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蕴含的内在逻辑的影响。私有财产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它是一种外化劳动转化为异化劳动过程中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从这个经济联系中衍生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支配关系。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是劳动,在其客体形态上,表现为各类有形和无形的物质。尽管私有财产源自异化劳动,但在其产生之后就和异化劳动发生交互作用,进而构成了多种复杂的经济关系。马克思在探讨私有财产这一问题时,其逻辑性是很强的。马克思首先论述了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私有财产这一概念的理论地位和实际意义;其次,马克思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考察私有财产的角度——异化劳动,并揭示了其四重规定性;再次,马克思围绕异化劳动深刻分析了私有财产的本质,认为其主体本质是劳动,产生根源是异化劳动,劳动分工与交换是其具体的体现,而货币则是其外在形式。基于此,马克思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超越私有财产的路径。马克思持有的观点是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主动积极扬弃,也就是等同于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只有这样,才能复归人的本质和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私有财产概念有助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尽管在之后的研究可以看出马克思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与原来有出入,但其基础性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另一方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共产主义等主题的也被广泛关注,其中也会涉及关于私有财产的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要解决的问题以经济学为中心,以哲学方法为立足点,最终探讨的落脚点是共产主义和人的解放。所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记载的私有财产问题,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一理论对我们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不仅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且要尊重劳动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每位劳动者置于最合适的工作岗位,从而最大化地实现劳动者的个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