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药学监护路径
药物经济学
合理用药
药学干预
摘要:
背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主要包括两种,即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和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随着G-CSF在临床的大量使用,其不合理应用问题日益突出。目的:调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G-CSF应用的情况,对不合理情况做出改进。探究以药学监护路径为导向的药学服务对G-CSF合理应用情况的影响,为提高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评估以药学监护路径为导向的药学干预的经济价值,为药师后续开展药学服务提供直接、有力的证据支持。方法:(1)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与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Solution,TOPSIS)结合建立rhG-CSF、PEG-rhG-CSF评价体系。(2)查阅说明书、指南、专家共识以及循证医学证据,建立rhG-CSF和PEG-rhG-CSF药学监护路径。(3)基于AHP-TOPSIS法建立的评价体系,评价干预前后rhG-CSF、PEG-rhG-CSF合理应用情况,并分析以药学监护为导向的药学干预对rhG-CSF、PEG-rhG-CSF应用合理性的影响。(4)最后,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药学干预的价值进行评估,并采用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的稳定性。结果:(1)本研究建立的rhG-CSF评价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PEG-rhG-CSF评价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这些评价体系可以从单项指标与综合情况两个层面评价肿瘤患者使用rhG-CSF、PEG-rhG-CSF的合理情况。(2)建立的rhG-CSF和PEG-rhG-CSF药学监护路径,均包括四个部分,即处方审查、不良反应处理、用药教育、疗效评价,涵盖给药前、给药时、给药后、用药教育全过程,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3)共纳入608例使用rhG-CSF的患者,其中,对照组457例,干预组151例。rhG-CSF对照组合理应用与基本合理应用(C≥0.6)71例,约占15.74%。经过药学干预后合理应用率与基本合理应用率(C≥0.6)提升至64.2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干预后,停药时间合理率(15.97%vs.36.42%)、适应症合理率(47.70%vs.65.56%)、重复给药合理率(86.65%vs.98.01%)和给药剂量合理率(92.34%vs.100.0%)均大幅度提升(P<0.001)。给药时间合理率(90.37%vs.96.03%)与治疗过程血常规监测合理率(93.44%vs.99.34%)在干预前后也有显著差异(P<0.05)。(4)共纳入1329例使用PEG-rhG-CSF的患者,其中对照组1085例,干预组244例。PEG-rhG-CSF对照组合理应用与基本合理应用(C≥0.6)902例,占83.14%,干预组合理应用与基本合理应用率(C≥0.6)提升至97.9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经药学干预后,给药时间合理率(39.26%vs.61.48%)与适应症合理率(89.22%vs.95.90%)均大幅度提升(P≤0.001)。重复给药合理率(94.38%vs.98.77%)、给药剂量合理率(92.17%vs.97.13%)和治疗过程血常规监测(91.15%vs.97.13%)合理率在干预前后也存在显著意义差异(P<0.05)。(5)本研究药师干预总时间为955小时,干预平均成本为32.25元/人,经以药学监护路径为导向的药学干预后,节省成本为335.6元/人,效益成本比为10.41,表明药学干预具有药物经济学价值。经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有效。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运用AHP-TOPSIS法对G-CSF进行合理性评价有效、可行。G-CSF药学监护路径能够有效地提高G-CSF应用合理性,后续可以此为导向为使用G-CSF的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发现以药学监护路径为导向的药学干预具有药物经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