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针灸疗法
变应性鼻炎
网状Meta分析
卫生经济学评价
问卷调查
摘要: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比较多种针灸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得出疗法优势性排序。根据网状Meta分析的结果对纳入的干预措施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得到疗效佳且具有经济性的干预措施。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未接受针灸疗法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对针灸的态度和意愿,并分析影响意愿的相关因素与作用机制。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为临床实践和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一、网状Meta分析以“鼻炎,过敏性,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鼻鼽,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针灸疗法,针灸,针刺,体针,毫针,针法,刺法,针,灸,电针,温针,火针,耳针,耳穴,灸法,放血疗法,拔罐,自血疗法,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中文主题词及自由词和相应的英文主题词及自由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维普期刊资源数据库(VIP),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近二十年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文献信息,应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主要结局指标为有效率,次要结局指标为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与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有效率包括近期有效率与远期有效率,其中近期有效率按照疗程长短分为短疗程组(疗程为1-2周),中疗程组(疗程为3-5周),长疗程组(疗程为6-12周)。贝叶斯框架下的网状Meta分析主要依靠ADDIS 1.16.6与R 4.2.2实现,使用ADDIS软件完成一致性检验模型收敛程度、绘制联赛图,使用R软件“gemtc”进行异质性检验、绘制各干预措施与西药比较森林图、绘制概率排序图、输出累积概率图下面积(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 Ranking,SUCRA)数值。两个软件均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随机效应模型,4条链进行模拟,初始值设置为2.5,步长为10,迭代次数设置前20000次用于退火,后50000或100000次用于抽样;二分类变量(近期有效率、远期有效率)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表示,其95%可信区间跨越1说明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续型变量(RQLQ、IgE)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表示,95%可信区间跨越0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频率学框架下的网状Meta分析主要依靠Stata 15.1软件的“network”组命令实现,完成内容有:①不一致性检验(全局不一致性检验、闭合环的不一致性检验、局部不一致性检验)。②对“近期有效率”分别以比值比(Odds Ratio,OR)和率差(Ratio Difference,RD)为效应值绘制联赛表,其中OR用于与贝叶斯框架下“近期有效率”的网状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两种框架下计算结果的稳定性,同时作为敏感性分析的指标。RD将用于卫生经济学评价中增量成果效果比的计算中。③计算各干预措施SUCRA,并与使用贝叶斯模型计算的该结果比较,输出累积概率图。最终各干预措施疗效的排序通过计算贝叶斯框架下各结局指标SUCRA的平均值确定。二、卫生经济学评价纳入的文献与网状Meta分析纳入的文献相同。逐篇估算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针灸疗法治疗费(包括使用药品)、西药费用、中药费用等,间接费用包括误工、误产损失费及交通费。以近期有效率在频率学框架下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效应值为RD)作为健康产出,使用与网状Meta分析中相同的分组方式,即根据疗程长短分为短疗程组、中疗程组与长疗程组。本次卫生经济学评价的指标为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ICER)与最小成本分析(Cost-Minimization Analysis,CMA)。对于疗效有统计学差异的两种干预措施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以RD值作为两者健康产出的差值。对于疗效无统计学差异的干预措施,使用最小成本分析,计算总成本后比较大小。最终计算各干预措施在各组水平下ICER排名与CMA排名的平均值以计算各干预措施经济性的排序。三、问卷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对在中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未使用过针灸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进行现场调查,在两次预调查后实施正式调查。调查数据导入SPSS 28软件,对有序变量和量表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实证研究部分,首先检验自行设计量表的信度及效度。效度检验包括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其中验证性因子分析使用Amos 24软件完成。使用SPSS软件Process程序(Hayes编制)Bootstrap法(重复抽样5000次)检验假设的中介效应模